2018年国家教师教师资格:考前突击教育学(五十四)

来源:山香教育时间:2018-11-02责任编辑:jiame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也叫 求同思维 、 集中思维 、 辐合思维 、 会聚思维 ,是指人们解决问题

,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发散思维 ,也叫 求异思维 、

分散思维辐射思维 ,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

多种答案。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再造性思维也称常规性思维习惯性思维 ,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

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 是

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2)判断。 (3)推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是根

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归纳

推理是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推理过程,即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演绎推理

是从一般到特殊或具体的推理过程。

四、概念的学习

()什么是概念

1. 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其中,内涵代表概念能够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外延代表的是概念所能囊括的所有个

体或样例。内涵和外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反而所能

包含的外延就越少。

2. 概念的种类

(1)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按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称为抽象概念。 (例如,给幼儿呈现香蕉、苹果、球、口琴等物品,要求他们分类。 如果他

们将苹果、球归为一类,香蕉和口琴归为一类,这说明他们是根据物体的形状,即指认属

性分类的,由此形成的概念为具体概念;如果他们将香蕉与苹果归为一类,口琴与球归为

一类,说明他们是根据事物的内在特征进行分类的,由此形成的概念为抽象概念。)

(2)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

概念

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须同

时存在,缺一不可。 (例如,“毛笔”这一概念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用毛制作的”和

“写字的工具”。 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 例

,“好孩子”这个概念可以结合各种属性,如“学习努力、成绩好”是好孩子,“待人诚恳,

乐于助人”也可称为好孩子。 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例

,高低、上下、左右、大小等。)

(3)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可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前科学概念又称日常概念,是人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形成的。 科学概念是在有计划

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如学习的定义、定律、原理等。

()概念学习的过程

概念学习的过程包括概念的获得和概念的运用两个环节。

1. 概念的获得

(1)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通过反复接触大量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或共同属性,

并通过肯定(正例)或否定(反例)的例子加以证实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标志是把握概念

的本质特征,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概念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①抽象化;②类化;③辨别。

(2)概念同化

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是概念同化,所谓 概念同化 ,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

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

的方式。

2. 概念的运用

概念一旦获得之后,就能在认知活动中发挥作用,从而对认知活动产生影响,这就是

概念的运用,它一般反映在两个水平上:(1)在知觉水平上运用;(2)在思维水平上运用。

()科学概念的掌握

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人借助词语,在人脑中把人类现有的概念转化为个体的概念的过

程。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 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 充分利用“变式”

所谓变式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

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简言之,变式就是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

关特征方面的变化。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其进行概括时,往往容易

产生两种错误:(1)把一类事物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作本质特征;(2)人为地增加

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

4.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 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