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试题<一><二><三>的答案

时间:2016-05-09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4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试题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错因分析】略。

2.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较去年的增长比率。★

【错因分析】略。

3.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错因分析】略。

4.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反对“四风”的主要内容。★

【错因分析】略。

5.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神舟十号航天员刘洋在天宫一号首次开展的活动。★

【错因分析】略。

6.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第22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错因分析】略。

7.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2013年度获得南南合作人道主义成就奖的人。★

【错因分析】略。

8.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高等学校每年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的次数。★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9.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错因分析】略。

10.D【解析】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有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纪录,无致人死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错因分析】记忆不清。

11.C【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享有的权利。★★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12.C【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13.B【解析】“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特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阶级性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记忆混淆。

14.C【解析】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的了解。★

【错因分析】本题易误选B项,赫尔巴特的历史地位与夸美纽斯的历史地位是易混点,考生需准确掌握。

15.A【解析】公元前6世纪,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命题立意】考查孔子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6.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理解。★★★

【错因分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重点是常考点,考生需准确掌握。

17.D【解析】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社会生产力水平。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18.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课程资源的内涵。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课程资源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9.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赞科夫提出的教学理论。★★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识记不清。

20.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育民主化的内涵之一。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民主化的内涵。★★★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21.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环境对人身心发展影响的典型体现。

【命题立意】考查环境对人身心发展影响的表现。★★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且为常考点,考生需准确掌握。

22.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内涵。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掌握。★★★

【错因分析】审题有误。

23.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师劳动长期性特点的典型示例。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劳动特点的掌握。★★★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24.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的典型体现。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互补性的理解。★★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25.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思想品德教育的终目的。★★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6.A【解析】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直觉思维的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27.B【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命题立意】考查对无意注意的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28.B【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

【命题立意】考查短时记忆的内涵。★★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29.C【解析】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命题立意】考查美感的概念。★★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美感与理智感、道德感的概念。

30.A【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命题立意】考查对下位学习的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对下位学习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31.D【解析】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根据公式: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小丁的比率智商是10÷8×100=125。

【命题立意】考查比率智商的运用。★★

【错因分析】考生对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识记不清。

32.A【解析】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命题立意】考查对水平迁移的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33.D【解析】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命题立意】考查儿童的道德判断从他律阶段进入到自律阶段的年龄。★★★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34.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性格特征的内涵。★★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B项,考生容易混淆性格与气质的内涵。

35.B【解析】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就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命题立意】考查对代币奖励法的概念的理解。 ★★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二、填空题

36.人大

37.奖学金

38.校长

39.网络

40.专业理念

41.智力

42.班主任

43.学生学

44.选择性

45.研究者

46.拓展型

47.榜样示范法

48.创造想象

49.黏液质

50.间接兴趣

51.马斯洛

52.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53.建构主义

54.预见性

55.操作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56.(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命题立意】考查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57.(1)能力类型差异。能力类型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差异主要是指智力上的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各种能力不仅在质或量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能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4)特殊能力的差异。特殊能力的差异是指完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实现。

(5)智力的性别差异。

【命题立意】考查能力的个体差异的表现。★★★★

58.(1)建立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4)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基础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四、分析题(答案要点)

59.(1)除学校、王老师和李某外,该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还有网吧和社会不良青年柯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所以,与学校一巷之隔的网吧是不合法的。另外,柯某教唆李某在网上参与赌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柯某因此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学生李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因此,教师要求开除学生李某的做法是错误的,而学校没有同意王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60.(1)李老师备课认真、课外作业坚持全批、利用周末辅导学生等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要求——“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2)但是,“他的辅导虽然没有明确要求收费,但也没拒绝家长们的礼物”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要求。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做到: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显然,李老师没有拒绝家长的礼物,这表明李老师没有做到严于律己、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这是需要李老师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61.(1)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材料中的小辉在新的班主任的正确指导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体现了可塑性特点。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新班主任对小辉父亲说的话表明该班主任认识到小辉处在发展过程中,后来小辉能够成为著名企业家,也是与班主任的指导分不开的。

(2)就材料内容而言,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贯彻的原则有:①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在所有人都认为小辉调皮的时候,新班主任并没有直接盖棺定论,而是在全面了解后,对小辉父亲说小辉很聪明,要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这表明新班主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班主任在了解小辉的过程中,从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并尝试与他进行朋友式的交流。这表明新班主任能够尊重信任小辉,并对小辉进行正确的指导。

62.(1)①林老师为了上好《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课,分别采用了实物直观、模像直观的教学手段,但是他没有能够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这些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效果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②案例中林老师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即缺少了言语直观。只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三种直观方式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2)本案例中,林老师只使用了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没有适时做出讲解,没有与言语直观相结合,没有利用词与形象的配合。另外,林老师准备的PPT背景上的浅色字很模糊,不符合感知规律中的强度律,没有突出所讲内容的特点,导致知识直观效果不好。更重要的是,林老师没有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是自己单独呈现各种直观方式,没有及时跟学生沟通反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因此,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②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013年12月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2013年1月31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错因分析】对国家时事关注不够。

2.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2013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自由贸易体验区的所在地点。★

【错因分析】略。

3.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主要议题。★

【错因分析】略。

4.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在共青团行动指南中增加的内容。★

【错因分析】略。

5.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的首次应用性飞行的载人飞船。★

【错因分析】略。

6.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留守儿童享受的优先待遇的内容。★

【错因分析】略。

7.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错因分析】略。

8.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

【错因分析】略。

9.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根本要求。★★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10.C【解析】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的规定,考核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组成,其中教师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成员的50%。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的了解情况。★★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1.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错因分析】掌握不牢固。

12.D【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错因分析】记忆不准确。

13.B【解析】《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代表著作。

【命题立意】考查《大教学论》的作者。★★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14.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学校产生的时间。★

【错因分析】本题是常考题目,且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记忆。

15.D【解析】决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水平。

【命题立意】考查决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因素。★★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16.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学制的概念。

【命题立意】考查学制的概念。★★★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掌握学制的概念。

17.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中的教学相长特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相长的掌握。★★★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8.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19.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个体内差异评价的内涵。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个体内差异评价的理解。★★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20.B【解析】“严慈相济”体现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理解。★★★

【错因分析】审题有误。

21.B【解析】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命题立意】考查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掌握。

22.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课外活动的自主性的内涵。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课外活动特点的掌握。★★★

【错因分析】混淆课外活动特点的内涵。

23.C【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命题立意】考查对再造想象的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理解不透彻。

24.A【解析】题干所述为儿童的观察缺乏精确性的表现。低年级小学生观察的精确水平很低,他们观察事物不细心、不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不能表述细节。

【命题立意】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错因分析】识记不准确。

25.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错觉的类型。★★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6.D【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的苦闷感等。理智感对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发现规律和探求真理的活动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理智感的概念。

【错因分析】考生对理智感的概念掌握不牢固。★★★

27.B【解析】编歌诀是记忆术中的一种,而记忆术属于精加工策略。

【命题立意】考查精加工策略的种类及其表现。★★★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28.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命题立意】考查知觉恒常性的表现。★★★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9.A【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

【命题立意】考查意志坚韧性的表现。★★★

【错因分析】考生对意志的品质区分不清楚。

30.B【解析】直观动作思维是以实际行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动作思维的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各思维种类的特征表现。

31.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错因分析】考生对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理解不透彻。

32.C【解析】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替代强化的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33.A【解析】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命题立意】考查胆汁质的特征表现。★★★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各气质类型的特征表现。

34.C【解析】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正迁移的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35.A【解析】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

【命题立意】考查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观点。★★★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二、填空题

36.八

37.县级

38.教育

39.人身

40.家庭教育

41.意

42.学习

43.上课

44.智育

45.课程标准

46.短时记忆

47.特殊能力

48.独特性

49.生理需要

50.心理健康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51.(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掌握。★★★

52.(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7)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任选五条即可)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德育方法的掌握。★★★

53.(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

【命题立意】考查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四、分析题(答案要点)

54.(1)该班主任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2)①该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师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的班主任发现东东违纪后要求东东回家叫家长,这表明该班主任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人格,没有做到关心学生;东东不敢回家,在教室外站着,这也体现了班主任对东东的变相体罚。

②该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师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案例中的班主任发现东东在课堂上说话并做鬼脸后,直接要求他回家叫家长,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符合教书育人要求的教师职业劳动行为应当是“耐心”的、“引导”的、充满教育“热情”的,而且能够实施针对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的教育。

55.(1)本案例中的违法主体是林某。林某认为女儿迟早要嫁人,读再多书也没用,还不如早早地让她去赚钱,于是在暑假的时候将女儿送到镇上的一个个体户处打工。他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56.(1)首先,教师把课本中要演示的教具放在讲台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接着宣布考试成绩,这与接下来的教学无关,容易造成学生紧张的心理氛围。因此,恰当的做法是在课堂结束后宣布考试成绩。

(2)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应该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教学环境。比如,注意教室外环境对课堂的干扰以及教室内的环境,如地面是否干净,桌椅排列是否整齐,教室的布置和装饰是否简洁朴素等。另外,教师的教具除演示时间外,应该放在隐蔽的位置,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②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教师应在课堂开始前,向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③培养间接兴趣。教师在一门课开始时应阐明本门课的学习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本学科知识对他们所具有的价值,以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对该门课学习的积极性,来唤起他们注意的维持。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首先,能不能使注意集中,自信心是关键;其次,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第三,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集中。因此,教师要切忌在课堂开始前营造一种与课堂内容无关的紧张的心理氛围,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当前的教学内容集中注意力。

57.(1)该教师贯彻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2)①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片段中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提出问题,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该教师对启发性原则的运用。

②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该教师的教学具有系统性,能够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在流利之后要求富有感情,有重点地开展教学,这体现了对循序渐进原则的运用。




2013年4月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2012年我国GDP的增长率。★

【错因分析】考生对国家时政关注不够。

2.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

【错因分析】考生对国家时政关注不够。

3.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中国载人潜水器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船只。★

【错因分析】考生对国家时政关注不够。

4.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的概念。★

【错因分析】考生对国家时政关注不够。

5.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2013年3月22日,在福建召开的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的主题。★

【错因分析】考生对国家时政关注不够。

6.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容。★

【错因分析】考生对国家时政关注不够。

7.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2013年1月27日,金砖国家五国峰会的主办国家。★

【错因分析】考生对国家时政关注不够。

8.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错因分析】考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条文掌握不牢固。

9.D【解析】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的规定,对教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命题立意】考查《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有关考核等次的相关规定。★

【错因分析】考生对《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中的内容掌握不全面。

10.B【解析】详见《教师资格条例》第六十条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资格条例》的相关法律条文。★

【错因分析】对《教师资格条例》的相关法律条文掌握不牢固。

11.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命题立意】考查保护未成年人所坚持的原则。★

【错因分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相关规定掌握不牢固。

12.B【解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

【命题立意】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工作方针。★★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13.B【解析】“时教有正业,退息有居学”的意思是说“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须有各种课外作业”。这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命题立意】考查《学记》中的相关教学原则。★★

【错因分析】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有误。

14.B【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命题立意】考查隐性课程的内涵。★★

【错因分析】考生对隐性课程的内涵理解不透彻。

15.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个体身心发展不均衡性的特点。★

【错因分析】混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各个特点的表现。

16.B【解析】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

【命题立意】考查现代学制产生的地点。★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7.A【解析】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其中的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即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这一思想很快被全球各国所认可,并被称为学习的四大支柱。

【命题立意】考查四大支柱的具体内容。★★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8.C【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目的的意义。★★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9.B【解析】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而档案袋评价侧重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因此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评价的类型。★★

【错因分析】考生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不透彻。

20.B【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孟母三迁”正是陶冶教育法的体现。

【命题立意】考查陶冶教育法的具体体现。★★

【错因分析】考生对陶冶教育法的内涵理解不透彻。

21.D【解析】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命题立意】考查课程标准的地位。★★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2.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言语直观的特点。★★

【错因分析】考生对直观手段的各个种类的内涵及地位理解不透彻。

23.D【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负强化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易将负强化和惩罚的概念弄混。

24.A【解析】空间知觉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

【命题立意】考查知觉的种类。★★

【错因分析】考生对知觉的种类掌握不牢固。

25.C【解析】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言语)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强度低但较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命题立意】考查感知规律中强度律的内涵。★★

【错因分析】容易混淆四个感知规律。

26.A【解析】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分为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是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知觉的道德情感的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不牢固。

27.B【解析】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学习的效果好。该生读了6遍刚好掌握,那么还需要再读3遍,才能达到好效果。

【命题立意】考查过度学习的内容。★★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不牢固。

28.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意义学习的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对意义学习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29.C【解析】“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是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时,自我中心性思维的表现。他们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命题立意】考查儿童前运算阶段思维的特征。★★

【错因分析】考生容易混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征。

30.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观察的品质。★★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31.C【解析】低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一般认为,IQ低于70为智力落后,他们在人口中大约占2.7%。

【命题立意】考查智力的划分标准。★★

【错因分析】考生没有掌握智力的划分标准。

32.C【解析】按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很具体,不够稳定,容易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

【错因分析】考生容易混淆学习动机的各种类型。

33.C【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命题立意】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34.A【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教师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命题立意】考查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教师的启示。★★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35.A【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依据设计图想象未来的家,符合再造想象的内涵。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再造想象的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概念。

二、填空题

36.实干兴邦

37.营利

38.平等

39.9月10日

40.能力为重

41.精神文化

42.终身教育

43.生产力

44.学校教育

45.示范性

46.创新精神

47.义务教育

48.助产术

49.集中

50.思维力

51.形式运算

52.练习

53.综合

54.内化

55.努力程度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56.(1)时间管理策略;

(2)环境管理策略;

(3)努力管理策略;

(4)学业求助策略。

【命题立意】考查资源管理策略的内容。★★

57.(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命题立意】考查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58.(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要认真组织;

(2)讲授要讲究讲授的策略和方式,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

(3)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讲究语言艺术;

(4)要组织学生听讲;

(5)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命题立意】考查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59.(1)本案例中的法律主体有王某、班主任薛老师、学校。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不得开除学生,这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60.(1)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案例1中的教师们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学生把“情书”交上去后,班主任反而和其他教师一起分享,并且“发出怪异的笑声”;而案例2中的教师面对学生交来的情书,处理得很恰当,很好地做到了爱岗敬业。

(2)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案例1中的教师们没有做到关爱学生,学生也受到了伤害,因此从教师职业道德上来讲,他们不是称职的教师;案例2中的教师做到了保护学生,关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3)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案例1中的教师们没有体现出这一点,而案例2中的教师面对学生交来的情书,先是一番开导,后又把情书封上,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这真正体现出了教师的教书育人的天职和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

(4)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案例1中的教师们把学生交来的情书拿来读并发出怪异的笑声,显然没有做到为人师表;案例2中的教师将情书封上多年后再和学生一起打开,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

61.(1)①客观方面:首先,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而父亲偶尔回家对他非打即骂。家长对待子女过分放任或严厉,都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良的行为。其次,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的品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李某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这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为李某树立了榜样使李某在潜移默化中染上这种不良行为。再次,不良同伴关系的影响。在学校全班同学都看不起、疏远李某,李某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样容易加重李某的不良行为。②主观方面:李某道德意志薄弱,经常破坏课堂纪律,而且拖欠作业,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2)①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学校对李某父母所进行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案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对学生李某进行家访、邀请李某家长到学校与老师沟通交流、邀请李某父母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会等方式来转变李某父母的家教观念,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终促进李某的发展;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应坚持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和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注意发扬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教师要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案例中班主任要根据李某喜欢运动、擅长打篮球的特点,注意发挥李某在运动方面的优势,引导他多参加体育活动,同时又要通过陶冶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统一校内外多种教育力量,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改正不足,终得到发展。


62.(1)①建构性的课程观。教师的课堂不是预设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反应和互动来共同建构的。

②鼓励性、发展性评价观。面对课堂上学生的“方苹果”设计,教师没有批评,而是问他理由,然后赞赏地评价、鼓励他。

③启发式教学观。教师的课堂导入很好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

④以生为本的学生观。教师在课堂中,很好地照顾了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尤其是对学生的“方苹果”的设计,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坚持以生为本的学生观,鼓励、表扬他。

(2)①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案例中老师看到有学生把苹果画成了方的,并没有批评、嘲笑学生,而是询问原因并进行激励。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案例中的老师让学生画苹果,她并没有告诉学生苹果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是鼓励学生画出他们心目中的苹果,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④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⑤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⑥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