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测试试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时间:2017-12-29责任编辑:donghui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小学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以下不能体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的是(  )
A. 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B. 小学教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C. 小学教育为儿童、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D.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
2. 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
A. 专职的科研人员 B. 教师
C. 科研群体研究者和个体研究者 D. 学生
3. 下列不属于班级的个体化功能的是(  )
A. 促进发展功能 B. 传递社会价值观
C. 满足需求功能 D. 矫正功能
4. (  )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A. 杜威 B. 斯宾塞
C. 康德 D. 夸美纽斯
5. 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将课程与学习者个人的经验相结合,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这种课程观是将课程作为(  )来理解的。
A. 学习结果 B. 活动
C. 学习经验 D. 科目
6. 世界上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D. 美国
7. 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指的是(  )
A. 先进生 B. 差生
C. 后进生 D. 中等生
8. (  )是在一堂课即将结束的几分钟时间内,师生共同对课堂中所蕴含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进行总结,是课堂教学的后一个环节。
A. 课堂评价 B. 课堂总结
C. 布置作业 D. 课堂提问
9. (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A. 教学评价 B. 教学测量
C. 课程评价 D. 教学模式
10.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
A. 讲授法 B. 读书指导法
C. 发现法 D. 讨论法
11.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    ,自小学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课时。(  )
A. 修课程 3 3 B. 选修课程 3 3
C. 修课程 5 5 D. 选修课程 5 5
12. 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  )两个基本成分。
A. 学习压力 B. 学习兴趣
C. 学习期待 D. 学习知识
1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的记忆品质(  )
A. 敏捷性 B. 持久性
C. 模糊性 D. 准备性
14. 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的成分的是(  )
A. 元认知知识 B. 元认知体验
C. 元认知监控 D. 元认知策略
15. 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
A. 关于袋鼠的含义 B. 刘翔的个人档案
C. 弗洛伊德的自传 D. 产品的使用说明
16. 以下做法中,小学语文课程不倡导的是(  )
A. 自主合作 B. 生动活泼
C. 单一讲授 D. 丰富的实践活动
17.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A. 数据与整理 B. 推理和证明
C. 方法和语言 D. 计算与估算
18. 我国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前后。
A. 三年级上学期 B. 三年级下学期
C. 四年级上学期 D. 四年级下学期
19. 4岁的男孩小石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但经过科学演示后他知道自己错了。他现在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从迁移的角度来说,这一理解的变化属于(  )
A. 同化性迁移 B. 顺应性迁移
C. 一般迁移 D. 重组性迁移
20. 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  )
A. 知识的动态性 B. 知识的权威性
C. 知识的客观性 D. 知识的确定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 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3.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吴老师的专制管理班级方式遭到学生的集体造反。于是吴老师认识到应该让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管理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班级的不足和自己的责任;其次,把任务按小组分配给同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争;再次,一起为班级建设提建议;后,增强双方沟通。渐渐地,班级中呈现出一派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新气象,以前的坏风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1)现代班级管理的理念是什么?(4分)
(2)吴老师初管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8分)
(3)吴老师后来管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8分)


2. 一天,老师正在讲课,突然天色大变,狂风呼啸,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哗哗哗……大雨倾盆而下,学生们坐不住了,纷纷窃窃私语。见到这一情景,这位教师干脆放弃原有的教学计划,顺应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趴在窗前尽情地观察起雨景来,十分钟后才回到位子上。
师:谁能用我们背过的古诗来形容一下刚才的天气?
生:山雨欲来风满楼。
生:碧山还被暮云遮。
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师:好,这一句极为贴切。
生:老师,我认为应该是“白雨跳珠乱入窗”才对。
生:改为“乱敲窗”更好,“乱敲窗”说明了雨点大,而且像个调皮的小娃娃,好像也要挤进来和我们读书一样。
改完诗,教师又要求同学们把刚才的雨景和争论都写下来,不长时间,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习作便应运而生了。
针对此材料,你如何评价这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40分)
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节课上,特别指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且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1)如何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该知识,拟定教学目标。(15分)
(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5分)

【参考答案】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测试试卷(十九)
一、单项选择题
1. D【解析】D项的描述体现了小学教育的义务性特点。
2. B【解析】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教师。
3. B【解析】班级的个体化功能主要表现在:(1)促进发展功能;(2)满足需求功能;(3)诊断功能;(4)矫正功能。
4. 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康德的著名论断。
5. C【解析】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经验是学生在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的思考中形成的。
6. B【解析】世界上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7. C【解析】略。
8. 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课堂总结的概念。
9. 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学评价的概念。
10. C【解析】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11. A【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12. C【解析】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3. C【解析】小学生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
14. D【解析】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15. D【解析】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16. C【解析】略。
17. C【解析】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8. B【解析】小学阶段的品德过渡性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的具体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即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研究结果认为这个关键期大致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前后,但是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差异,前后有一定的出入。
19. B【解析】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20. A【解析】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 (1)文献研究法;(2)历史研究法;(3)教育观察法;(4)教育调查法;(5)教育实验法;(6)教育行动研究法;(7)教育叙事研究法。
2. (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激励功能;(4)调节功能;(5)教学功能;(6)发展功能;(7)管理功能。
3. (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 (1)现代班级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本建立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2)该班主任初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并没有以学生为本,而是坚持专制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属于支配性领导,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地斥责、威胁。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二是如何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学生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从而引起了学生的不满与抗议。
(3)该班主任后来成功是因为他改变了原来的班级管理方式,采用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属于综合性的指导,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班级同学的思想在合作中进行交流。“让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管理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一起为班级建设提建议”“增强双方沟通”体现了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2. (1)材料中的教师充分展现了他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让“恶劣”的天气变成了促进教学的客观工具,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是该教师利用教育机智的良好体现。
(2)该教师很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结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但是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无法代替学生学习,成功的教学有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和学生的对话中,该教师只是提了一个问题,给了学生一句评价。虽然话不多,但是很关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了学生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引发他们主动思考,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1)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挖掘、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带着问题研究平行四边形,通过制作、猜想、验证进行本堂课的教学。在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迁移,进而对与旧知识密切相关的新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体会数学魅力的同时发展智慧。
教学目标:
①理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空间想象等能力。
②通过观察、对比、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探究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
③感受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是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设计如下活动:首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然后,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后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学生能举出实际例子。
这样的设计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过程,而且还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